新疆的地方戏曲「新疆特有地方剧种曲子戏何以传唱百余年」

刘淑珍(左)为曲子戏爱好者扮装。(资料图) 杨爱霞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29日电 题:新疆特有地方剧种曲子戏何以传唱百余年?

作者 戚亚平 齐琳洁

每天上午哼着小曲忙完家务,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的刘淑珍都会简单打扮一番,然后便和同伴们在微信群里讨论、创作新疆曲子戏。

“每到冬闲,大家都会一起闲聊,你唱一句我接一句地就唱起曲子戏。”刘淑珍说,传承是重中之重。

如今,她已接过今年3月去世的老师杨培才的接力棒,成为曲子戏传承人。

地方戏曲成国家级非遗项目

新疆曲子戏俗称新疆小曲子,是以陕西眉户、兰州鼓子、青海平弦等戏曲为基础,通过融合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艺术,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戏曲剧种。

其早在清朝末年就开始在天山北坡的今新疆昌吉州和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一带传唱,现已有100多年历史。

1959年,曲子戏第一个专业剧团“新疆曲子剧团”成立。此后,曲子戏成新疆特有的地方剧种,同时成为国家保护剧种。

2008年,由新疆兵团申报的新疆曲子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第六师五家渠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成为曲子戏的保护单位。

丰富的曲调是曲子戏的一大特点,风格多样的曲调能表现出劳动人民丰富的日常生活,到今天已发展出三十六大调、七十二小调。

其演出形式十分灵活,分地摊坐唱和舞台演出两种,往往是一人分饰多角。地摊坐唱俗称“清唱”,通常不带表演动作,不受演出场地限制,无需服装道具,易学易唱,非常适合在群众中普及。

新疆的地方戏曲「新疆特有地方剧种曲子戏何以传唱百余年」

刘淑珍(左)为曲子戏爱好者做示范。(资料图) 杨爱霞 摄

保护、传承不断档

红旗农场职工杨培才是新疆曲子戏第四代传承人,受父辈影响,从小就爱听曲子戏,十几岁就学会拉胡琴,生前一直致力于曲子戏的保护和传承。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为让这项非遗艺术能以文字和乐谱形式永久流传,1995年至1997年,杨培才搜集、整理和挖掘本戏越调类32处、平调类38个折子和段子,编纂出《新疆曲子集》。

在悉心搜集整理曲谱时,1995年,杨培才还和农场职工辛克文一起发起成立新疆曲子戏红旗农场自乐班,经常带领戏班30多名演员到各连队演出,还为邻里婚庆助兴,不断扩大曲子戏影响力。

当时,他们每个月都会到连队演出两三场,通常都是骑自行车带上服装和乐器。表演的传统曲目《张良卖布》《李彦贵卖水》等,因曲调婉转动听、表演形象生动最受欢迎和喜爱。

杨培才曾说,他要在有生之年将曲子戏很好地保护与传承下去,源远流长。

新疆的地方戏曲「新疆特有地方剧种曲子戏何以传唱百余年」

刘淑珍(左)为曲子戏爱好者现场讲解动作。(资料图) 杨爱霞 摄

如今,由曲子戏爱好者组成的曲子戏自乐班广泛分布在第六师各团场。自乐班通过吸纳和培养曲子戏爱好者,不断扩大曲子戏影响力,是传播和发展曲子戏的重要力量。

接续传承有来者

刘淑珍自幼听家人演唱曲子戏,耳濡目染,爱上曲子戏,后跟随杨培才学习曲子戏,退休后成为新疆曲子戏红旗农场自乐班的一员。

“我的大伯、二伯和父亲弟兄三人都喜欢曲子戏,每逢过春节的时候,选一个大房子唱曲子戏,我们在炕上坐着看,他们在地上唱曲子戏,看他们化的妆也很好看,特别喜欢曲子戏。”刘淑珍说。

刘淑珍1951年出生于甘肃酒泉,刚学会走路时来到新疆。“1966年成立宣传队,一个生产队去两人,就让我去,唱的红歌,连唱带表演。”刘淑珍说,她从小喜欢文艺,在宣传队积累了舞蹈功底。

后来,刘淑珍家在场部盖了新房,从此开始跟着杨培才学习曲子戏,那时候她已49岁。

“杨培才老师不辞辛苦给我们教曲子戏,有些曲调不会唱就觉得特别难,我们不想唱,说学不会,他都说不行,曲调不唱就会丢失。慢慢学会之后就觉得不难了。”刘淑珍说,现曲子戏班平均年龄都是70岁以上,没有疫情时,白天大家各忙各的,到了晚上就来戏曲活动室排练,尤其是在每次活动前,基本每晚都来。

为吸引更多人加入曲子戏班,刘淑珍通常会联合社区,通过志愿者下小区表演的形式,让大家了解曲子戏,平时也会积极参加各类展演,让更多人看到曲子戏。

刘淑珍说,现在他们想培养年轻人,便成立了曲子戏志愿服务队,希望更多年轻人融入到曲子戏当中,共同传承下去,保护好曲子戏。

百年曲调传新韵

“就我们自身来说,一直努力创新,致力于老调新唱,紧跟时事,不断创作出新作品。”刘淑珍说,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认真对待每一次表演,每一次创作,就希望别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丢掉。

其实,创新早在杨培才生前就已开始。为跟上时代发展,他先后创作《红旗农场好地方》《岁月如歌谱新篇》等反映农场变化的曲目。

最近这段时间,刘淑珍和曲子戏爱好者们正在创作有关疫情防控的曲目。

如今,红旗农场有专门的曲子戏排练演出场地,成立了曲子戏协会,有了新的传承人,培养了一批有文化、爱好曲子戏的热爱者,使曲子戏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

红旗农场曲子戏班现已有近百名演员,他们经常与乌鲁木齐枫叶剧团、吉木萨尔县曲子戏班等团体联谊演出、切磋。

作为地方戏曲,曲子戏深受大家喜爱,久唱不衰、百听不厌,不管是在公园里、广场上,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曲子戏表演,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唱上两句。这种贴近生活的戏曲已成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傍晚,劳作一天的人们,坐在小院的葡萄藤下,唱着婉转悠扬的曲子戏,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新疆曲子戏,见证了古丝绸之路北道这片热土上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见证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也见证了新时期当地推动文化发展的自觉、自信、自强。(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