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杨柳条条线,雨洒桃花朵朵鲜。”7月20日晚,在“船长9号”游轮上,悠扬婉转的传统折子戏《站花墙》上演。“沿着长江读懂中国——湖北千里长江行”武汉行探访团登上“船长9号”,乘船游两江四岸、听优秀传统剧目,感受武汉“戏曲大码头”文化,触摸长江文明。
探访团成员不约而同点赞:“来对了!”“武汉戏曲文化十分辉煌,现在更需要一直大力推广。”“我本身就对楚剧很感兴趣,希望‘船长9号’多多上演楚剧。”……
传统折子戏《站花墙》演出现场。 记者吕诗文 摄
戏曲上船吸引众多外地游客
夜幕降临,两江四岸霓虹闪烁,“船长9号”从武汉港23号码头出发,缓缓地向江心驶去。待《站花墙》上演后,3楼船舱上从热闹变得安静,大家纷纷驻足,安静地欣赏着剧目。《站花墙》讲述的故事引人入胜,剧中“摘花”的技巧,更是堪称一绝。像这样的传统戏曲,经常在“船长9号”上演。
“船长9号”运营管理负责人刘惠介绍,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为推广戏曲文化,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船长9号”与武汉楚剧院、武汉汉剧院合作,将戏曲演出搬上游船,打造具有武汉城市特色的流动剧场——“武汉戏曲大码头长江剧场”。目前,该剧场已经举办了3届,每年固定时段会在“船长9号”上演楚剧、汉剧等经典优秀剧目。
“我们的‘武汉戏曲大码头长江剧场’开放时,游客数量会比平常高出30%。”刘惠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站花墙》演出现场。 记者吕诗文 摄
楚风汉韵,戏水长流。“武汉戏曲大码头长江剧场”吸引了不少关注,外地游客占比约三成,戏曲上船活动逐渐发展为武汉“夜游长江”的名片之一。
“船长9号”,上世纪80年代的民众乐园
20日晚,在“船长9号”戏曲剧目上演前,汉派相声演员张一天为大家带来了表演。表演中,他对楚剧、汉剧信手拈来,不时穿插着经典剧目的歌词。
“武汉是楚剧的正名之地、汉剧的兴旺之地、京剧的繁盛之地。上世纪80年代,民众乐园曾在武汉掀起一阵‘追剧狂潮’。那时候的民众乐园是个大戏园,一张门票可以看所有的表演。京、汉、楚,豫、越、评,吹拉弹唱,角落里还有大鼓、双簧、快板。”“80后”张一天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由于从小学习汉派相声,他对武汉戏曲文化颇有了解。
张一天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 记者吕诗文 摄
张一天说,如今,传统戏曲文化再次焕发蓬勃生命力,在“船长9号”上,能让普通观众和游客近距离接触楚剧、汉剧优秀剧目,让戏曲走进群众的生活。“在‘船长9号’上的感觉,与上世纪80年代的在民众乐园很像”。
《站花墙》中的春香扮演者蔡薇告诉探访团,楚剧院目前每年都开展“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景点”活动,观众覆盖人次达10万人以上。“如今,喜欢楚剧的观众年龄层也逐渐年轻化,会看到有很多青年学生来观看。”蔡薇说。
观众们认真观看着表演。 记者吕诗文 摄
探访“船长9号”,让探访团成员们收获颇多。“之前接触戏曲文化比较少,但这次听了《站花墙》,觉得很新奇、有趣,我想以后我还会去听一听的。”探访团成员、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初一学生谢李晓彤说。
(长江日报记者吕映雪)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