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是我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在中原地区广为传唱,在豫剧的发展史上,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与经典剧目成为观众心中的豫剧代表。如陈素真、常香玉、唐玉成等豫剧名角儿家喻户晓,《穆桂英挂帅》、《朝阳沟》、《七品芝麻官》等经典剧目亦人尽皆知。
豫剧大师陈素真
豫剧的人尽皆知不仅体现在观众的口碑上,也体现在戏曲最高奖项——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梅花奖创始于1983年,2005年之前,每年评选一次,2005年之后每两年评选一次,又增加了“梅花大奖”和二“二度梅”等奖项(后来取消了这两项)。每一次梅花奖评选都需面对不同地域与剧种的竞争者,豫剧在梅花奖获奖人次上仅次于京剧的123次、昆曲的49次而以38次位居第三,历年豫剧界内获得梅花奖的艺术家有:
梅花奖
1987年第4届 汤玉英 河南省许昌市豫剧团1989年第6届 王清芬 河南省清芬豫剧团1990年第7届 牛淑贤 河北省邯郸东风豫剧团1990年第7届 虎美玲 河南省郑州市豫剧二团1991年第8届 胡小凤 河北省邯郸地区东风豫剧二团1991年第8届 李金枝 湖北省十堰市豫剧团1991年第8届 李喜华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县豫剧团1991年第8届 谷秀荣 河南省豫剧一团1992年第9届 陈淑敏 河南省洛阳市豫剧二团1993年第10届 小香玉 山西太原市豫剧团1993年第10届 李树建 河南省三门峡市豫剧团1993年第10届 章 兰 山东省聊城市豫剧团1995年第12届 王红丽 河南省小皇后豫剧团1996年第13届 朱巧云 河南省开封市豫剧团1996年第13届 周 桦 甘肃省兰州市豫剧团1998年第15届 张春玲 湖北省十堰市豫剧团1999年第16届 朱桂芹 山东齐鲁音乐学校豫剧团1999年第16届 颜永江 河南平顶山煤业公司豫剧团2000年第17届 金不换 河南省鹤壁市金不换豫剧团2001年第18届 苗文华 邯郸市东风剧团2002年第19届 汪荃珍 河南省豫剧院三团2002年第19届 张晓东 安徽省宿州市华夏酒业艺术团2003年第20届 王红丽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二度梅)2003年第20届 贾文龙 河南省濮阳市豫剧团2004年第21届 杨红霞 河南省豫剧三团2007年第23届 王 惠 河南王惠艺术工作室2007年第23届 刘晓燕 河南省平顶山市豫剧团2007年第23届 田 敏 河南省豫剧二团2009年第24届 章 兰 山东省聊城市豫剧院(二度梅)2009年第24届 陈新琴 河南商丘市豫剧院2009年第24徐 俊 霞 河南省豫剧一团2009年第24郭 英 丽 河北邯郸东风剧团2011年第25届 李树建 河南省豫剧二团(二度梅)2011年第25届 楚淑珍 河南省平顶山市豫剧团2013年第26届 刘雯卉 河南省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2015年第27届 张艳萍 郑州市豫剧院2019年第29届 张培培 新疆建设兵团豫剧团2019年第29届 吴素真 河南豫剧院
梅花奖以省为单位接收参评的演员,故而行政区划对梅花奖影响极大。豫剧名字中有“豫”,从梅花奖得主的省份分布来看,豫剧名副其实是“豫”剧:在38人次豫剧梅花奖中,有24人次来自河南省,4人次来自河北省,山东省与湖北省各有3人获奖,安徽、甘肃、山西、新疆各有1人获得梅花奖。
河南省梅花奖获奖人次占总数的63%,而河南省各个剧种获梅花奖总人次为27,豫剧获奖人次24,占总人次的88.9%;豫剧的中心在河南,河南戏曲事业的发展也最为倚重豫剧。在38人次豫剧梅花奖获得者中,有33人次是女性,占总人次的87%;男性5人次,占总人次的13%。男少女多是众多剧种的共性,但豫剧中男性所占比例甚至接近以柔美为特色的黄梅戏。
河北、湖北和山东三省是除河南省外,豫剧发展最具影响力的省份,而这三个省份的各剧种发展都是相对平衡的。
湖北省获梅花奖总人次为27,其中豫剧、黄梅戏皆获奖3人次,占总数的11.1%;汉剧、花鼓戏皆获奖4人次,楚剧获奖5人次,京剧获奖8人次。
七品芝麻官
河北省是一个以梆子为中心,评剧、京剧、豫剧为辅的省份,在河北省31获奖人次中,梆子获奖13人次为最多,评剧获奖6人次,京剧获奖5人次,豫剧获奖3人次。
山东省则是京剧、吕剧、豫剧三剧种为主,山东省至少有十个市有豫剧团,还有数十个个县级豫剧团,山东省应当是除河南外拥有豫剧团数量最多的省份。
山东聊城市豫剧院院长章兰
总结
人都说这是一个戏曲的黄昏时代,名角老去,新人难以挑起重担;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呼唤大师的时代,振奋精神,起一代之衰。时间就是慢慢流去,大师级的人物总是姗姗来迟,遗憾满怀,期待豫剧在河南、在中原、在中国、在世界,再振奋精神。